食安中心揭吃三文魚吞寄生蟲的真相 腹痛肚痾是徵狀
發布時間: 2016/10/25 19:26
最後更新: 2016/10/25 20:06
有沒有試過食完魚生後,肚仔不適或少少肚痾?原來有可能是吃魚生時吞了寄生蟲的徵狀。食安中心最新提醒,魚生上有可能依附海產中常見的三大寄生蟲,輕者出現紅疹或痕癢等過敏反應,但嚴重者寄生蟲可能進入重要器官,引發嚴重併發症。
今年9月,有市民在超市買壽司,發現壽司魚生片上有白蟲在蠕動;此前,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亦報告日本有一名女子吃了三文魚生兩小時後出現胸腹疼痛,檢查時發現有多條異尖線蟲幼蟲正在鑽進她的胃黏膜。
食安中心最新一期《食物安全焦點》指出,因為上述兩宗報道引起市民關注,所以值得探討供生吃魚類的寄生蟲控制措施。
中心指,進食生或未經煮熟而又含寄生蟲的海產有可能危害健康。在眾多海產寄生蟲中,最令人關注的是蛔蟲、縧蟲和吸蟲。
大多數寄生蟲會令人輕微至中度不適。患者也有可能出現紅疹和痕癢等過敏反應。在一些較為嚴重及複雜的個案,除了引致腹瀉和腹部不適外,一些寄生蟲(例如肺吸蟲)甚至有可能進入患者的重要器官(例如肺部),引起嚴重併發症。
以異尖科線蟲為例,該蟲寄生在海魚,是其中一種人類經進食魚類而感染的重要蛔蟲。人類如進食了生或未經煮熟而又受寄生蟲感染的魚或漁產品,就可能感染寄生蟲病(例如異尖線蟲病)。
【延伸閱讀】三文魚刺身上有幾多寄生蟲?業界:無法做到超低溫殺蟲
【延伸閱讀】日女生食三文魚不適 胃壁鉗出11條活蟲 【有片】
食安中心強調,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無論是野外捕獲或人工養殖的水產都可能帶有寄生蟲。
中心又引述歐洲食品安全局指,傳統的醃製和冷熏皆不足以殺死魚內的寄生蟲;在特定條件下進行冷凍和加熱才是殺死魚內寄生蟲最有效的方法。
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魚和漁業製品操作規範》,一般情況下,把供生吃的魚類在-20°C或以下冷凍七天;或在-35°C冷凍約20小時,可殺死魚內的寄生蟲。
【延伸閱讀】袁國勇:濫用抗生素 食三文魚如吃糞
食安中心提醒要點:
- 除了生的淡水魚外,海魚(包括三文魚和吞拿魚)和其他海產也可能含有寄生蟲。
- 不想從魚類感染寄生蟲,最好是避免進食生或未經煮熟的魚。
- 在特定條件下進行冷凍和加熱是消滅魚內寄生蟲最有效的方法。
- 買魚應光顧可靠及持牌的店鋪。
- 高危一族,包括長者、幼童、孕婦和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不宜生吃魚類。
- 為減低寄生蟲風險,應採取控制措施,把供生吃的魚類在-20°C或以下冷凍七天;或在–35°C冷凍約20小時。
- 應向可靠供應商購入附有原產地有關當局簽發的衞生證書的魚類。
【其他熱話】睇醫生起碼等3粒鐘 邊間急症室最迫爆?
【其他熱話】沈祖堯剖白減肥32磅:希望不反彈否則比人笑死
【其他熱話】公屋富戶是終極人生大贏家!